#時間管理技巧
#規劃學習時間
#讀書計畫
前言:
這篇是特別寫給正在準備段考、會考、學測、分科考試或是國家考試的各位學生,如何充分運用、安排科目、讀書時間多寡是每位考生都會遇到的問題。
如果你在準備學測,如果沒有強大的執行力和事先規劃,會發現一天扣掉睡覺、吃飯、上課、補習、通勤,真的剩下不多的時間可以看書。
如果你是正在準備國家考試的人,如果沒有紀律,也會發現,扣掉家庭、酒肉朋友、另一半、工作,剩下的時間真的不多。
有時候一天讀不到一個章節就會有罪惡感、有時候一天24小時都埋在書窩裡有覺得很像書呆子,說真的,每個人生活習慣不同、地域不同、考試的科目不同,應該誰也不管誰吧。
但還是有幾項大原則需要遵守,後面我也會舉出高中生應該如何規劃讀書時間,也會提到一點點的「讀書計畫」
這篇所指的讀書是指「準備考試」的學習,而非去書店挑本書來看的「讀書」。
內容目錄
本質:
先回到中心點,簡單聊聊本質上的東西吧。
爲什麼要寫讀書計畫?
「凡事豫則立、不立則廢」
這句話是我國中校長每個禮拜二朝會告訴我們的,因為每次朝會都會表揚運動項目得名或者是成績好的同學。雖然僅僅可能拿到國中前幾名,但這一小小的成功,足以看出一個人對於目標的準備和執行。
「計畫」的目的就是明確界定某件事的時間和執行細節,計畫也應圍繞在自己的目標,事先明列出來,就好像每次開始煮飯前都會清點一下冰箱的食材一樣,可以有效降低我們的所需的意志力和能量,有效地完成我們能控制的事情。
什麼是時間管理?
「以目標為導向的運用時間」→ 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
無論做任何的管理,其最主要目的就是在有限的資源,創造出最大的效益,例如:財務管理、物業管理、主管等等
而時間管理本質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出最大的效益,每天只有24小時,效益和目標有所掛鉤。舉例來說:假如今天想要自己組裝ikea的櫃子
一是用螺絲起子,按照說明書的步驟慢慢組裝起來
二是用電動螺絲起子組裝起來,一樣按照說明書的步驟組裝起來。
三是用電動螺絲起子卻不按照說明書的步驟,組起來的櫃子歪七扭八。
四是直接請傢俱公司組裝好了在送過來。
很明顯的,第四個是最快且效益最大的,花的時間最少且可以保證組裝起來的櫃子能用;而第一和第二差別在於方法,第二個方法比較聰明;而第三個呢,雖然用的方法是對的,但明明要往南走,他卻往北走。
簡單來說,時間管理就是這樣,沒有什麼技巧和小撇步可言。
為什麼你要學習?
本質上,學習就是為了讓腦袋進化,你不學習等於不進化,不進化就等著被淘汰。
學習的方式不在於一定要看「書」,當然書是很好的學習方式,好處是系統化、便宜、效果好。
學習方式還有影音、上課、實習等等,只要是能讓自己在任何方面進步,就叫做學習。
與其說是規劃,不如說是預約時間
相信我,你永遠追逐不到時間,因為時間是不可逆的,他永遠是以等速率在前進,不分晝夜、不會停歇,所以與其是規劃,不如說是預約。
我們應該先預留一段時間讓自己沈浸在自己的目標上,而不是排完所有事情之後,然後在中間硬擠「重要的事」,這樣不僅不會達到效果,也會讓自己意志力耗盡。
就我來說,現在我還是大學生,扣掉上課、睡覺、工作、排球之外,每天只要有空堂或時間,就會事先預約好自己的時間好好安排。
原則:
- 1. 設定好階段性目標
- 沒有目標就等於沒有終點一樣,我們之所以努力是不斷往終點前進,今天你連自己都不知道終點在哪,往那個方向都是不對。 今天你想要烤肉,就會規劃時間去買肉、買食材、準備應有的器具吧 考試也是一樣,今天你想要考上好的大學,你就應該往那邊邁進吧。在此建議,目標可以設高一點,即便你現在是名不經傳的高中、或鳥不生蛋的社區高中,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只要還有時間配上執行力,即便到不了,分數和學校也不會太差。 當初,我的目標是臺大財金、政大財管,雖說跟現在的北大地政相差許多,但如果當初沒有設下這個目標,我應該連國立的邊邊都摸不到。要知道,國立大學的cp值還是比較高的對吧。
- 2. 先知道自己的籌碼有多少、不要透支=不要熬夜
- 既然要安排讀書時間,最應該知道的是要知道自己能足夠掌握的籌碼有多少。扣掉睡覺8個小時、早中晚餐三個小時,一天有13個小時可以安排。 再依據每天情況,扣掉上課、補習、午休等等,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籌碼有多少了。 「今日事、今日畢」,不要想要透支自己的籌碼,當你支出大於收入時,就會負債,不只有利息需要付出,還沒有任何好處,百害無一利呀。
- 但很多時候,家長和老師不知哪裡聽來的故事,都會要我們挑燈夜戰、懸梁刺骨,好像塑造自己認真、勤勞、努力的模樣,但叫做塑造,就代表不是實質有料的東西,用腦袋想想看就知道,爸爸媽媽成績有很好嗎?
- 再說,2021是我教書的第三年,也認識許多家長,有的是房地產大亨、有是在家玩股票不用工作的、有是在基層工作的。我以為,通常越有錢的家庭,爸爸媽媽都是工作狂,每個禮拜上課都不在家那種,但我錯了,通常越有錢的,越是非常注重家庭。
- 3. 睡覺是第一優先安排
- 前面說的不要透支,指的就是希望大家除非在不得已情況,在挑燈夜戰,平時就應該建立起每天好好睡覺的習慣,好好睡覺的好處很多,平復心情、舒緩壓力,不只身體上能得到好的休息,心理上也幫助許多。 不要小看好好睡覺的威力,也不要小看熬夜帶來的嚴重性。
- 4. 不要依靠感覺行事
- 前面所說的熬夜,也算是依靠感覺行事的一種,太多人高估自己的精力以及實力,以為自己精神很好,所以不用睡覺。
- 不要依靠感覺行事主要是希望大家理性對待自己,很多人以為自己國文很好,所以就不讀國文;很多人以為只要每天看書,所以就能得到很成績;很多人以為自己所在的高中很爛,所以就灰心喪志,提不起勁讀書。 太多太多的「自以為」,沒有依據、沒有理由,然後就做出一堆非理性的事。 就不提當初以為自己數學非15級分不可,對自己太有自信,沒有做充足的應對以及準備。
- 5. 消除任何一切的干擾
- 想想看在讀書的空間、時間中,有哪些會讓你分心、離開座位的行為,全部屏蔽。 手機打開飛航模式、告訴家裡我在認真唸書不要打擾、不要理會朋友邀約…
- 6. 時間花得多不一定是好事
- 就像第4點所說的,不是說每天讀書就一定會得到好的成績,時間花得越多也不代表你會得到好成績,除非你每個禮拜都抽不出時段唸書,才要想想時間的問題,要不然更應該注重效率。
- 7. 不要偏重哪一科
- 就以學測來說,雖然現在改為五選四,不只放大優點,也放大缺點,考學測從來就是不是依專長在考試的,它是一項策略的考試,如果想進好的學校,每科都不能太差吧。
- 8. 文理科相間安排
- 9. 新進度&複習進度 個人是覺得新進度(高三進度)可不用管,學測他媽就給我上
- 10. 休息時間很重要
- 1. 滑手機時間固定
- 我知道大家休息時間不想看書、不想睡覺、不想出去走走,所以只好從抽屜拿出手機滑滑IG,看看Youtube,甚至有些會玩連線遊戲,一玩半個小時就過去了。 而我在此也非常不推薦大家滑手機滑超過休息時間,當然滑手機這個行為不僅不是休息,頂多只是增加疲勞,但能分散注意力也是好事。 所以可以滑手機,但不要再看影片、玩遊戲花太多時間。
- 2. 運動是最棒的休息
- 小睡、運動、望遠凝視這三個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休息,這三個都能緩解壓力、沈澱心情,前者能讓之後的讀書效率不會下降,後者能以防我們受情緒影響,理性對待自己的行為。
- 11. 執行重於一切計畫安排
- 計畫歸計畫,到底有沒有執行才是最重要。多少人在讀書帳貼自己的讀書計畫,又有多少人時時鞭策自己,我覺得即便沒有完成讀書計畫也沒關係,應該從中改進並且依自己的實力作出調整。執行才能看出計畫週不周全,因為計畫始終還是猜測
- 12. 準備好你的「慾望筆記本」 每當讀書想要玩傳說對決、打球、看電影…就寫在筆記本吧,這個就是你考完試後的待辦清單,也可以是你完成所有代辦事項的任務清單。
- 13. 善用零碎時間→下課十分鐘
- 雖然我認為現在「知識碎片化」的學習尤為嚴重,就比如說我是非常不贊同邊走邊聽podcast、看IG簡報文,我覺得一個良好的知識傳遞和表達,不應該那麼簡單,當然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我也不是說IG、Podcast不適合學習,還是有少數幾個知識創作者的內容很詳細。 通常零碎時間不適合深度的學習,所以大部分都是拿來背單字、字卡等等,再說,零碎時間剛好符合記憶定律:記憶在於次數,不在於花多久時間,所以下課時間非常好用。 你也不用特別找另外的時間「背單字」,反而可以拿來寫作文、翻譯等等需要思考的學習。
- 14. 預留彈性空間
- 無論做什麼都應該給自己安全的緩衝空間→安全邊際,給自己一點迴旋之地。 所以計畫上的安排,我通常不會一週168個小時都塞滿滿,我會預留禮拜日一整天,除了算數學和寫一篇英文作文之外,剩下時間就是把該週未完成的事件補齊。 如果在禮拜日前就都把該做的作業都完成的話,那天就剛好是我「慾望筆記本」的一天,算是給自己的獎勵。
- 15. 每天晚上檢討自己、修正再修正、優化在優化
- 世界上有許多你所看到的任何美好的東西,一開始都不是那麼完美,而是一天一天累積下來的結果。從「累積」上的表現就能看得出未來長什麼樣子。你現在所看到Apple的產品,也是從Apple每天研究、開會、研發…下來的成果,你所看到完美的Apple源自於先前不斷的修正、優化。你現在所看到的FB,剛開始的功能也不是那麼完備,也是依照用戶調查、體驗習慣等等,也是不斷修正、優化到完美的。 大部分的人一生下來都不盡好看、有用,但只要你不斷審視自己、進步自己,一定能超越自己,盡而超越大家,讓自己顯得完美。
- 16. 「自己」讀書(不要找學伴)
- 你會看到很多姊妹淘、每次讀書都會邀幾個好朋友到咖啡廳、教室讀書,然後聊個天、討論個題目就差不多半天的時間就過了,但事實上你根本沒有進步,你只是看起來有在做事而已。 當然,你可以找同學讀書,但希望可以不要互相打擾對方,安靜唸書,互相督次對方才是良好的學伴。
- 17. 其實你無時無刻都可以唸書—「回想」
- 前面講的善用零碎時間,當然不只有下課的時候可以用,包括走路到火車站、搭車、吃飯等等等只要你腦袋可以轉的時候,都可以試著用「回想」來複習,想想看前幾天或剛剛複習的內容重點是什麼,把該背的東西都唸出來,試著不看課本講義,就可以把內容複製到自己的腦海中。
- 由於我每天來回通勤要「三個小時」,說真的,扣掉通勤時間,我真的沒有時間念多少書,所以在學校要能多認真上課、要能多認真唸書(有時候老師很廢,自己看反而有效率),我都不會放過。 而通勤時間就是我的複習時間,我會依順序從早上到下午上過的內容在腦海都複習一遍,一定會有不熟和忘記的內容,而這些才是你真正要複習的「重點」,回到家趕快拿一張白紙記錄下來,剛好睡前再複習一次即可。(剛好回家都10點或12點)
平時讀書計畫安排:
高中:
平日:
4:30 起床、淋浴
5:00-5:20騎腳踏車到火車站
5:30-5:50搭火車
5:50-6:20 走路到學校,順道買早餐
6:30-7:30 看書、沒事玩手機
7:30-8:00 小考
8-12 上課|很累的話就睡覺、老師很廢的話自己讀、老師上課有料就認真上課、下課拿單字出來背
12:00-13:00 吃午餐+睡午覺
13-17 上課|很累的話就睡覺、老師很廢的話自己讀、老師上課有料就認真上課、下課拿單字出來背
17-18 吃晚餐
18-21 補習
21-22 走路去火車站、買宵夜、回想一天
22-23 搭火車、騎腳踏車回家
23-24 洗澡+複習一天東西+睡覺
假日:
8:00 起床、吃早餐
9:00 準時到圖書館
9-12 (國英社)
12-13吃飯
13-16 數學(一個禮拜只讀三個小時數學)
16-18運動
18-19 吃飯
19-22 自然
22-24玩手機、看劇、睡覺
學測的讀書計畫:
- 準備一張空白紙
- 扣掉八個小時睡眠時間
- 扣掉早中晚一小時吃飯時間
- 早晨儀式—冥想
- 睡前儀式—反省、預想明天
- 90分鐘的午睡最能保證你同時獲得所有睡眠階段的各種作用
- 扣掉每天運動時間一小時
- 把補習時間寫下來
- 平均分配國英數社(我是假二類)
- 三段式讀書法:大綱→細讀→背記
- 一天是4-6小時是我不吃力又可以專心的範圍
常見問題:
- 1. 執行趕不上計畫怎麼辦?
- 每個人的讀書速度都不同,規劃進度時也要評估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步調、節奏比讀完重要。
有問題留言區問我喔
結論:
如何安排讀書時間到讀書計畫,就好像每天自己花多少時間在自己的目標上。說穿了,從小小的讀書就可以看出一個人到底能不能成功。可能你說以後買東西便利商店用不到代數、不會用到等速度運動,那就代表你眼界太小了。表面上可能是如此,但深層來說可以看出一個人對於自己、目標、時間、效率、策略上所做的表現。
這也是一個人取得成就需要的,所以別想那麼多,給我讀就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