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維持長期保持動力?→但你根本不需要動力才能開始,你需要的馬上衝刺

如何保持長期動力

#學習考試#日更寫作

Tip:保持動力=戒掉拖延症=去行動=完成一件事=培養習慣

前言:

繼上次《66天如何養成習慣?如何化不可能為可能|看看學渣變成學霸是怎麼做的》(非常值得你們去看,突然靈感一來,兩天就寫完10000個字左右,第一次寫那麼多。

但還是會有學生問我有關「老師,我沒有動力唸書?」「老師,沒有精神動力怎麼辦?」,其實,我在上一篇都已經有提到了,只是我把它包裝成習慣,也意味著如果以上篇作為延伸,會是先有習慣,等慢慢做出成果之後,漸漸的在培養出大家所謂的「動力」。

我的想法:

「動力」這種東西對大家來說,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我認為,你真的真的不要去在意自己有沒有想完成這件事,我的意思是說,既然這是你必要做的事,你又何必在那邊想東想西,專注在當下。

舉凡未來可能會有人從事業務相關工作,難道你說:「我今天沒有動力,所以不去見客戶。」「我今天沒有精神讀書,所以你就不學習嗎?」。

凡事應先考量的是對未來有沒有幫助,有幫助就做,有知識就去好奇,有有趣的人就去認識,沒有在自己「想不想」的。因為很多人沒有那個本錢任性。而且通常你會發現,常問「這學了會不會有用」「這做了會不會怎樣」「交了這位朋友我會不會…」,這種人呀,通常都是非常無聊的人。

教育為了什麼?

教育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滿足好奇心,因為當你沒有好奇心,你會對整個世界、周圍都沒有興趣,那其實活在世界上也沒有意義。而書本和上學只是一種教育的工具而已,就只是滿足好奇心的一個方式。

讀書考試是為了什麼?

在之前文章也說過,我認為台灣所實行的考試,只是一個篩選機制,雖然不一定有用,但研究也指出,通常名校畢業生在未來就業職場比較不「玻璃心」,工作完成率較高。

而且我認為,讀書考試、考到更高的學校,除了拿到更好的資源並且學以致用外,另外更好的是可以認識比你更強的人。考取名校就只是一個通往更高層世界的門票而已。

上學是為了什麼?

上學除了滿足好奇心,我覺得教育本質在於理解人性,既是理解最內心的自己,也是理解與我們與眾不同的其他人的動機和欲求。 這些東西在圖書館、Google,都無法提供這樣的教育。所以我認為要理解人性,必須仰賴的是拿出誠心和各式各樣的人往來,以及細心傾聽。

而這是我認為上學最重要的事→就是和別人相處。當然,你可以不用是社交王,而是要學會交換意見、站在對方立場想事情,而這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也將會是你年輕最重要的寶藏。

動力最大的錯誤迷思:

X動力→行動→習慣(沒有循環)

O行動→習慣→行動→習慣→動力→行動→習慣……….(正向循環)

  • X先有動力,才有成就→O先要行動,才有動力 你不是算命師、你不是預測、你也不是股神,凡事都要小心驗證,去做就是了,先行動也不用在乎結果,重視完成而非完美,專注在行動上,一點一點建立起小成功,才會有好的結果和成就,動力才會隨之而來。
  • X先知道預期結果,才開始行動→O聚焦在領先指標(行動),而不是落後指標(結果) 就像我上段所講的,的確,你可以透過報酬率、統計分析數據等等大概預期結果,但那只是讓你一直原地踏步,人生不是行情,不用這些數據來影響自己。 每個列出來的事情都去做,再挑出喜歡、有興趣的工作,然後保持專注、毅力、好奇心,一點一滴的努力。 我在20歲就看過許多的人,表面上是說喜歡這一份帶有光圈的工作,但真正他喜歡的事那份光圈工作背後的報酬。 但你知道,如果工作只是為了報酬,那麼不是長遠之計,因為你無法一年365天每天8小時的全神貫注,你可能只要來個金融海嘯、不景氣循環、原物料短缺等等外在因素,你可能就徹底失敗。 我想說的是,工作態度算是我人生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工作佔據了我們可能有1/4的人生,你人生的1/4為什麼要花在這無聊無趣、看起來光鮮亮麗實則不勘一擊的位置上呢?
  • X迷茫=沒有動力→O視覺化你的未來的願景與行動→意象訓練 是先努力才看見希望,而不是看見希望才開始努力,因為這樣已經來不急了。 舉凡國中生在選擇讀哪間高中值,高中職在填寫志願,你會發現,大部分的人(差不多99%)不知道怎麼填,只能依照社會趨勢、熱門科系、父母期待(掌控),加上自己分數上的籌碼,做出填寫依據。 這也就是教育很弔詭的原因,要別人考得好,才能有選擇權,但有選擇權之後,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而這之中缺少了「實作」「思考」「學習」,所以我們很難對除了國英數自社以外的東西有更深一層地了解。 但我還是不反對目前高中考試制度,因為我也想不到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所以我沒有反駁的道理。

五個方法:

目標、原因

告訴自己心中這個WHY,不用特別高大上,可以從身旁最小的感恩開始,當你在不再只為了自己而努力的時候,你就會變得更強,而且視野、胸襟、肩上所能承擔的份量會更大。

而目標也可以是期望,要有一個衡量的方法,我的意思是說,你所設的目標和你所現在的現實情況不能有太大的落差,且要具體。

例如:有些人一直想達到所謂的「財富自由」(我個人覺的這是虛偽的詞,拿來騙大家的,以後會再寫篇文章告訴大家),然後就訂一個目標在那,但重點是,你所設的財富自由是多少錢? 一千萬?一億?沒有明說,那你幹嘛又何苦拚命賺錢,然後有些還沒有照顧到家庭,自此,覺得錢可以彌補一切,然後家庭關係惡化呢?

所以設定具體、和現實不要有太大落差的目標

除此之外,你的時間真的不多,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成就是等著我們完成的,但壞消息是,我們沒有影分身之術,一次只能專心在一個上面,所以不可能什麼事都面面俱到,所以請把精力投入在「一項」事情上面。

大量行動+不斷優化

先說說為什麼你時常沒有動力?

→障礙太多、行動太大,會有逃避心理:就像我之前文章講的,會有承諾跳票的問題。

解決方法:(減少障礙、不追求完美、追求完成)

  • 把行動縮小、讓自己慢慢進入專注狀態,以此可以進入心流,這時你學習將會越來越輕鬆,就好像火箭發射到一定軌道之後,因為重力,可以自行環繞地球一樣。
    • 背100個單字→10個單字
    • 看100頁→先看5頁再說
    • 寫完3份考卷→先寫完一個題組再說
  • 次數大於時間:KOBE只在意每天早上投了幾個球,不在意花多久時間
  • 讀書的時候把手機丟在旁邊:因為社群、遊戲影響著全世界,你也很難不參與其中。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將手機關機丟在離你讀書很遠的地方。完全不碰手機,連看時間都不要,你不想讀、想休息的時候,也不要去碰手機,這樣會反而會覺得無聊,你休息夠了就會自動回去唸書的。
  • 準備計時器,倒數計時自己讀書的時間
  • 喝水→喝水可以讓你更有精神
  • 準備便條紙,把你分心的想法寫下來
  • 持續做出小成功,一段時間就會看到結果的
  • 你要有實際、系統性的行動→不行就直接去補習,但你還是要規劃時間讀書(也可以參考我其他文章)
  • 為什麼你會沈迷遊戲?(A:腦袋多巴胺會一直釋放→就像吸毒,你不會停下來)
  • 行動大於結果,因為我們常想過於完美,然後在一開始就放棄,這不是玩金融槓桿、你不需要那麼小心翼翼,先衝再説

獎勵機制

給自己設定一個即時、具體的獎賞機制,獎勵機制可隨完成事情越大、獎勵就越大,平時讀書工作可能可以買個點心慰勞自己;如果完成年度目標,可以為自己買一個貴一點的包包,或出國玩之類。

關於回饋機制,我還有另外一面想法是,通常這和意志力也有關係,如果你有看過《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應該知道,越延遲享受的人,有更高機率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當然,意志力是天生的且後天可以培養,所以我認為,在延遲享受和獎勵機制是需要平衡的。

在現在誘惑充滿在虛擬、現實的情況下,越能將心收回來、越能重視長期利益,需要的是耐心、毅力、堅持自己的目標,當你具備這三點的話,你就能獲得長期的成功。

我很推薦大家買這本來看,之後我也會寫心得和大家分享。

→購買《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點此

利用其他人的話語+自我催眠

  • 可以看一些激勵的書籍、演講、影片,但其實看完只是增加自己心裡的澎湃感,最主要還是之後有沒有行動
  • 多看一些自我成長、提升自己思維的書籍(推薦)
  • 不斷自我催眠,看著鏡子對自己說「我他媽超喜歡讀書」

運動、休息、放鬆

不要小看運動和休息,沒有運動,腦袋就會像死魚一樣,不知變通,所以每天下午去跑個步,不僅可以舒緩壓力,也可以提升記憶力,啊夏天不要中暑就好。

但很多人反而對休息、打盹會有罪惡感,我想說的是,不是每個人做每件事都能順心如意,也不用祈求自己能馬上改變,你現在要做的不是說打住自己,停止行動,然後不斷降低自己的士氣,告訴自己沒關係,繼續保持對自己的承諾。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個體,你只要想著不斷讓自己越來越好就可以了

結論:

與其在想保持動力,趕快「小跑衝刺」比較重要,我知道還是會有許多人會放棄、徬徨,看完之後好一點可能回持續一個禮拜,比較不好的,還是維持原樣,但心底因為看完這篇,開始了行動的序章。我也想在這表明一次:

其實,我不苛求我的讀者、學生馬上做出改變,因為太難了,就連我家教的學生,也是在旁輔導一兩個月才開始能把讀書當成「普通沒事幹」的事,除非遭逢巨變,要不然人很難改變的。

我寫完這篇最大的希望,就是想要大家有比較不一樣的想法、思維,因為這些都是看完可以馬上實踐的知識。

就連我高中也時常擔心頭、做不好尾的,每個人都一定會經歷這段沒有動力、沒有行動的時間,所以不要灰心,不要想那麼多,做就對了。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