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準備學測國文? | 靠學校老師不如自己可靠

如何準備學測國文

我的答案是:

補作文(有錢的話,差不多一個月2000)+每天練習

沒有錢的話,請接著往下看…,如果想知道更細節、或哪種題目怎麼寫,可以DM我,因為如果要講更細節的話,以後再說吧(記得Mail給我的時候,有禮貌就好哈哈)

前言:

語言這類科目,不像過去考得那麼古板,國文也不再只有國學或硬邦邦的古文30,反而以這類學科為基礎,延伸出很多文言文、散文、詩詞、白話文、新詩等等的閱讀理解測驗。 至少教育部看到了國文的重點在於「溝通」、「文意理解」,而不是那些「優美修辭」。試想看看,就連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連最基本的Email發重要訊息,主旨、稱呼都沒寫了,到底是要怎麼「溝通」呢?

連表達能力都有問題了,那又何指望孩子們寫出一篇「好作文」。

作文,講白了,其實就是寫作,從小你就在培養,只要你有在通訊軟體上面表達你的意見,都叫做寫作,所以有許多基本功其實你都會,語意通順、用詞正確等等,你差的只是練習和一些撇步。

回到語言,以考試科目來說,他是最不能「抱佛腳」的科目,只能靠平時的累積,雖然每天都要讀,但也不用太久,就每天坐個火車、公車的時間就可以了。

回到我前幾篇寫的文章,我們總是把「作文」想的太難,殊不知你只要先把基本工作做好,架構明確、語意和出題方向一樣,有自己的故事、溫暖等等加分因素,其實一篇拿個16\17\18分不是問題。

你其實只是缺乏練習。

我的準備方法

選擇(古文30+國學+閱讀)+作文

時間比例

抓個大概比例:選擇:作文 = 1:1 or 2:1 ,反正至少有1/3的時間碰到作文,不要看到作文,就退而避之,這是許多老師和學生都會犯的毛病。

選擇

  • 古文30(翰林版,封面滿好看的)
    一天把速度提升到可以看一課,所以通常一個月可以看完一遍,可能暑假兩個月也只能看完一遍也沒關係,之後4-5個月你能越看越快,快到你甚至不用翻開,只要回想就可以了。
    每個課文後面應該都會搭配國學常識和練習題,把那本做完基本上你已經有20分。
  • 不要買「搶救國文大作戰」(我懷疑老師收錢哈哈)
    我也不懂為什麼要買那本,那不叫參考書而是「百科全書」,一點實戰內容都沒有,講難聽一點,只是google抓下來而已,要不然就是把過去一年的考題摘錄進去,賣得好也可能只是名字取的好聽吧。
    「搶救」哈哈,是「迫害」才對,我沒有針對出版社,只是連老師都瘋狂推薦,古文30第一篇: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相信大家都默寫過了,學生只是想有個好成績,並且也能學到真正有用的內容,你不但沒教好,反而塞一堆沒有用的資訊,是在搞毛…,代表連基本的「備課能力」都出問題,雖然考題萬變不離其宗,但其形式、方向改變,更應該幫學生篩選到好用的參考書吧!要不然就花時間自己做教材,不要那麼懶好嗎?
  • 買一本閱讀測驗題本
    找一本閱讀測驗,先一本就好,等你做完再買另外一本來寫也行(我寫了兩本),必須包含各種文體、題組、內容,除此之外,你也必須翻翻看他所寫的解析、注釋是不是自己能看懂的,這樣就不用一直問老師,反正老師也不一定有空。

    每天練習一回,讓自己基本的語言邏輯、詞語解釋、閱讀速度培養起來,做完之後,最晚當天馬上對完答案,然後訂正,對照翻譯、注釋,理解文章想要表達的意象,如果遇到名言佳句或故事,你也可以把它標下來,說不定作文能把它寫進去。 所以你有一本小本本,就不要吝嗇把你看到覺得派的上場的抄錄進去吧,他將是你的作文秘笈。

    還有在訂正的時候,別把解釋寫在文章旁? 試問自己,你在考學測的時候,旁邊會有白話文翻譯嗎?旁邊會有名詞解釋嗎?
    絕對不會,所以訂正後還需要一個步驟,就是把寫過的文章自己翻譯過一次,看到不會的,就打開解析或Google出來找。 除此之外,因為閱讀文章這種東西,其實說真的,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每個人對每一個作品、文章都有自己的見解,但他本質還是「考試」,所以請選出「考試中心」想要的答案。
  • 模擬試卷
    這個就看自己時間,我覺得就買個10回就差不多,但是學校應該也有很多考試要做,看自己程度吧。

作文:

作文,說真的不用文筆多好,也不用把詞語包裝得多華麗,因為在那些只批改考卷一份五分鐘的教授眼中,只是空洞、沒有內容、不夠具體的文章,因為大部分的人只會讀,但不會用自以為用的好的詞語。
通常那種程度也至少要寫個一百篇作文再說。 再來,也不要太白話,用點成語、形容詞、比喻、修辭是必要的,所以你需要建立自已的模板,而所謂模板不是指一堆名言佳句、大家都在用的公式,而是需要幾個「故事」。
但這很弔詭,是有多少「高中生」會有什麼精心、深刻的故事,人生都沒經過大風大浪,卻要大家寫出感動教授的作文。所以別傻了,有的話,請把它寫出來;沒有的話,別人的故事也行,名人、童話故事、伊索寓言,哪些歷史故事帶給我們什麼教訓和意義,然後再用自己的話寫在文章中。 之後就只剩下多寫、多看了,保持一定的手感,就像我現在每天日更文章1000-3000字(哈哈興趣)

舉例來說:

題目:說謊| 如果是我,我會以記敘文或論說文來寫,如果是論說文,四段我分別會寫(人為什麼會說謊→歷史人物說謊,帶給你什麼事件和教訓→寫自身曾經為了什麼說謊→給說謊一個自己的見解)

就這樣,簡單的架構,可以寫出不知道千百萬種的內容,所以不要去模仿那些大學教授看了就討厭的「模板」,Model只是架構,從中的”point” 是要自己去尋找的。

再來就是多看,資源有這些:

  • 他們的考試有許多好看的佳文,很難想像這是一個18歲高中生寫出來的文章,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 最後,『建立屬於自己的範文」 當你寫超過20篇之後,你會發現你寫的文章的某段內容都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或者是你對自己寫的故事非常掌握,這時,就代表你有自己的「範文」,把過去寫過的文章作個分類,主題相似的可以放在一起。

    分配考試時間

    選擇題的話,就盡量把自己速度提高到至少有10分鐘的檢查時間,當然越多檢查時間越好,代表你夠熟國文考題,所以代表你能寫得夠快。這個就看每天基本工作的如何。

    比較弔詭的是作文,其實基本上,你要練到程度是一看到題目就趕快列大綱就開始寫了,也就是說你其實沒有多少時間思考內容,只能知道大概方向和你的主要人事物是什麼。因此我才要說,你應該多練習作文,而不是到學測前,只練個幾篇而已。 這並非國小作文班,通常能練到這樣,至少50分也可以拿到33分以上,而「這樣」是指能一看到題目就寫,且寫的有條有理、通順,而且最後還可以預留五分鐘從頭到尾檢查錯字、語句通順的時間。

    p.s

    前面所說的順暢、有邏輯、模板等等,需要至少寫超過20幾篇的文章才會看到效果。

    而20篇之後,可能看到某個題目,會馬上想到之前所寫文章,然後就下意識的一模一樣抄下去。

    備註:盡量用自己好寫的筆為主、準備備用立可帶,因為高一高二幾乎大部分的國文老師都不強調作文,也沒有讓大家練習,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明明作文佔了50分,跟閱讀理解一樣多,但還是許多老師沒有下功夫。

    我猜,可能是他們不會教吧哈哈。最慘的是,如果你把一切規劃交給老師,你會發現很多老師到學測前一個月,才開始可能丟給你題目等等,然後要妳寫完,幫你改,也不會給你建議等等,一個月前絕對來不及。

    如果可以,暑假前就可以準備了。 因此,我才強調建立屬於自己的「模板」,我所說的模板並非許多補習班老師給你的制式化的文字,而是自己的「故事」。如果你沒建立自己的模板,在應考上根本沒有時間讓你想內容,用什麼修辭啊等等,頂多五分鐘以內寫好大綱,就必須開始下筆了,最後還需要五分鐘的檢查,檢查自己的字、標點符號等等,最基本的東西不能犯錯。所以主要建立模板的目的是讓自己能在短時間寫完一篇「好作文」。

    p.s

    如果你還不是當屆的應考生,更應該開始培養寫作的習慣,反正學校也不會教,不如趁高一高二有時間就把他學起來。

    準備方法就跟上面一樣,節奏速度放慢就好,不需那麼緊湊。

    結論:

    其實,以上所說,只是希望有考生能不要因為「乖」,老師説什麼就做什麼,最後落得成績一落千丈,你也不能怪誰,因為老師從來不會給成績保證,我們也不能因為這樣,而怪罪他們。說真的,老師也是這個教育制度的受害者,對我來說是這樣啦,沒有誰比誰可憐。

    最後的最後,我想說,其實作文不是一件討人厭的事,我因為這樣,悄悄地打開我對寫作的樂趣,雖然我喜歡和別人稱兄道弟、講話跳痛、幽默、直來直往,反正就是喜歡交朋友。但其實我更喜歡用寫文章的方式和別人溝通。

    因為在這快速異變的網路世代,長文已慢慢不是主流,因為大部分的人連好好坐在電腦前20分鐘做點事都沒辦法,所以很謝謝你讀到這。如果對作文有任何想法或批評,歡迎詢問和指教,可以DM我。

    推薦相關影片:

    我很喜歡的一位Youtuber\Blogger 陳甯

    雖說頻道和網站主軸是跟音響有關,但有時更喜歡他分享一些比較軟性、實用的影片。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