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我的答案是:
(沒時間的看這裡)
如果是準備考試或證照
直接買整理好的參考書來讀,基本上裡面已經幫你整理好90%要考的內容,剩下10% 是你在之後的研讀中,遇到不會的問題,或覺得常錯的題目、講義沒有補充再把他補充進去,通常不會太多。
如果是一般在自學某個領域
我認為可以先上網找尋相關資料或到博客來、Taaze 買幾本書來讀,或到圖書館借,至少十本以上。
建議是買書,因為通常書就包含很多基礎、系統化的知識架構,且一本書也才300元,是真的很便宜,建議不要直接買課程,因為課程和書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內容,課程會開那麼高的原因一在於你可以直接和老師問答、二是因為錄製需要額外的成本,包含行銷、廣告、金流等費用。
所以如果已經執行、接續想要更進一步學習這個領域,就建議多找幾個付費社團和線上課程、實體課程參加,並且準備大量的問題問到爆,因為這是最快解決問題、並且通常老師都可以直接給予回饋,回饋的越精準、越好,對你之後領域進展更有幫助。
為什麼要問到爆?
因為路上有太多問題,不管是哪個領域,網路行銷、架站、知識管理、一人公司、編織、個人品牌、理財、股票投資、房地產、旅遊、廚藝、寫作、商業模式等等,有太多太多問題是需要馬上解決,所以這時你請一位教練、老師、顧問,無疑是非常大的幫助。
就以電商來說,每分每秒都在燒廣告,萬一沒有及時的答案或對策,基本上就等於倒店,因為以電商來說,無時無刻在跟時間、客戶、其他行業競爭,需要一位站在室外且內行的人必須的。
前言:
筆記的目的在於什麼?你可以到 IG\Youtube 看到許多人為了筆記,是為了漂亮、心情好,但更深層的意思,應該是讓自己看起來很認真、裝忙、瞎忙,讓自己在別人的眼中是最勤勞的那一位,但事實是這樣嗎?
我不認為,我反而認為通常這種人是最懶惰的,事事要求完美是沒錯的,但這完美對你的成績、產品、服務有幫助嗎?
這是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我如何做筆記:
以考試、證照來說:
- 找已經幫你整理好的講義、參考書「如何挑選參考書」
- 按照我的讀書計畫 讀書「我如何安排我的學測讀書計畫」
- 把相關背記、不會的地方畫上重點、寫下一些諧音記憶法,不是全部看完在寫筆記,也不是慢慢寫筆記,給自己一定時間完成
- 考試前通常要讀五次以上,把考古題、自己買的題目的相關重點或補充寫在買個參考書裡
- 做完筆記=你有你自己的一本戰勝秘笈,這是無人能敵的
備考常見錯誤:
- 亂畫重點,結果整張講義都是你的黃色螢光筆,畫線只要畫你不會的地方即可
- 把老師出的作業當作測驗、複習,如果沒有達到以上兩個效果,乾脆不做,因為老師從來沒有關注你的學習量以及剩餘時間,只會一直塞對你不必要的資訊垃圾給你,所以自己好即可,不要一概全收。
以認識其他領域來說:(以記憶學、考試相關舉例)
- 先買十本考試相關書籍(大約3000),或到圖書管一次借30本,對作者不要有任何偏見或迷信,從「自學」開始,要時時保持獨立思考,因為時代在變、科技、網路變異很快,書上知識有些都已經過時,但原則還是不變的,我們要抓的原則。
- 找實際運用到的知識(能馬上用到的)看書時,覺得可實行就用便利貼標起來、現在能用就寫在紙上、未來可能用得到,就整理到雲端
- 用心智圖、快速閱讀把全部的書看完,會有一個相當完整的結構,例如以考試來說:
- 考試
- 心態
- 時間管理=痛苦管理、情緒管理、目標導向
- 習慣
- 技巧(應考技巧、各科眉角)
- 策略(讀書計畫)
- 考試
- 先百分之百照做,把書上用的原則、技巧都用下去,再試著調整成自己喜歡的
- 就一樣以考試來說,書上都會要我「預習」,但對我一個高中生來說,基本上從上課、補習、自己讀書,其他時間都被學校考試瓜分掉,尤其是每天早上的小考,所以我會將預習這個步驟跳過,頂多每次上課前,趕快把老師接下去要上的課程內容裡的關鍵字看過
- 慢慢地建立一個考試的SOP,把整個知識架構當成一個你的知識系統
你真的需要用到子彈筆記、寫日誌?
寫筆記的目的在於完成更快達成目標,他只是手段、不是任務,更不是讓自己心情好的手段,就以我現在自學架站、寫部落格來說,一開始以為網路美觀很重要,但我不知道的一點事,我沒有想讓人看下去的東西,也就是內容、照片、影片。
網路美觀、使用者體驗固然重要,但當你沒有任何實質內涵的時候,你空有外表=一點沒有用處,但今天你不但硬實力爆棚加上俊俏外表,那無疑應該是個校草吧。
寫這些筆記會有個錯覺就是常常讓你有在做事,但是也增加你的任務,而且這些任務對你的目標也沒有人作用,所以,不要瞎忙裝勤勞,這是非常懶惰的行為。
你真的需要辦一個 IG 讀書帳、Clear帳號發美美的筆記嗎?
致各位讀書帳的朋友,在考試複習下,我們要學會基本的記憶學、筆記書寫、時間管理、目標策略、還有各科有的沒的。
我們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時間和意志力卻是每天的限量品,我們必須把時間和意志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那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
但弔詭的是,大家會為了粉絲數、互宣、不及格的分數 去做美化,雖說 IG 是一個公眾社群平台,但想想看你們當初辦讀書帳的初衷→就是為了看自己成長,讓你的「越來越好」被看見
有的是國一開始,已經到現在高二
有的是即將考學測、會考的人
其實當你們把自己筆記po出來、分數呈現,就已經是在對自己有負責任的態度,你會因為放在大家面前,而不斷持續的進步。
但進步不是粉絲數的成長、不是到處互宣、不是只是po你自己的分數、不是「美美」的筆記,拜託,如果是這樣,真的不用那麼浪費時間,因為你只是不斷增加任務,並且阻撓自己進步,讓自己看起來很認真而已。
進步的是你對整個讀書的心態、習慣、技巧都能提升,而上述的「粉絲數」、「觀看率」對現在的你們來說,只是隨之附贈的禮物而已,因為你們願意再花另外的時間去學習一個平台並且透過它紀錄自己的成長。
讀書帳總結:
- 粉絲數不是重點→在你未來經營社群媒體,有機會再經營自己喜歡的主題的時候
- 互宣→你可能在毀壞人家辛苦經營的帳號
- 創立讀書漲的初衷:就是讓你的「越來越好」被別人看見
- 勇敢面對自己的分數,並且作出檢討
- 不一定要發「美美的」的筆記、其實上課的作業拍來看看就好,教科數另外做一本筆記有點多餘,而且超級超級super的浪費時間
- 別浪費你的時間→如果只是為了「粉絲數」,趕快放棄吧
結論:
當然,寫筆記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大腦,因為大腦不擅長記憶,所以我們將知識具象化,而不是憑空想像,這樣更能幫助知識連結,並且建立一個更完整的架構、內容。而漂不漂亮從來不是重點,只是增加頭腦負擔、浪費時間而已。